来自 股权方案  的文章

并购过程中,常遇到的陷阱有哪些?

2010年8月创下了全球并购交易额的单月新高,达到2850亿美元,其中引人瞩目的交易包括“香港超人”李嘉诚以700亿港币收购英国电网,英特尔公司以77亿美元收购杀毒软件企业McAfee,新西兰Rank Group以45亿美元收购美国包装公司PTV,这些巨型并购交易都证明了并购的强劲生命力。那么,他们为什么“牵手”?

并购是把双刃剑

曾经有人打趣说,企业并购的失败率比好莱坞明星的离婚率还要高。

当然这是开玩笑,但也说明企业并购要想获得成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成功的并购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帮助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但并购的风险也不能忽视。

并购案的成功率

并购的结果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并购过程中有许多陷阱,一旦对并购中的陷阱处理不当,开始的“两情相悦”很可能变成“两败俱伤”。

并购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1、并购的效益被高估

有时候企业领导者会基于自己在某个行业的经历,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高估了并购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积极地推动并不适合的并购。

20世纪70年代,可口可乐推行多元化战略,其高管认为销售葡萄酒和销售可口可乐没什么区别,他们打算利用自己在市场营销上的强大竞争力主导美国的葡萄酒市场,连续收购了三家葡萄酒公司。

但是结果却令可口可乐高管们头疼不已,在经历了7年微薄的利润回报后,可口可乐高管们终于承认当年的决策是不合适的。

可乐软饮料和葡萄酒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产品,消费人群差异很大,定价和分销也不相同。

最后,可口可乐以21亿美元出售了葡萄酒公司,这个价格和当初收购的价格相当,但考虑到通货膨胀以及资金使用的成本,可口可乐在葡萄酒并购上实际是亏损的。

2、并购的价格过高

并购价格过高是导致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一旦并购价格过高,并购方的投资可能无法获得合理的回报,甚至引起亏损。

很多时候,并购价格并不能真正反映被并购企业的价值,对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过高或者过度支付并购溢价,都会导致并购价格过高。

由于评估方法不当,或者对被评估的目标公司了解不够充分,或者被评估企业存在隐匿情况,都会导致目标企业的价格被高估。

此外,由于并购双方的议价能力不同,加上市场上同类型交易价格的影响及投机性投资者对目标企业价格的抬高,都会使并购产生过高溢价。

20世纪90年代最后几年,电信产业蓬勃发展,业界纷纷预计电信设备的需求增长很快将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这种乐观估计下,大型电信公司都开始了大规模的并购步伐,思科公司、北电公司、朗讯公司、康宁公司等争相收购那些新涉足电信新技术的小型公司。在他们的追逐下,那些公司的股价被投机者哄抬,导致大公司在收购时付出了较高的溢价。

到了2000年前后,电信泡沫破裂,大公司才发现他们新收购的业务收效甚微,于是开始大幅冲销。年报显示,仅2001年,北电公司收购资产价值冲销后仍减少约123亿美元。

3、并购企业融资不当

一般情况下,即使现金流充裕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也需要融资。融资不当的主要表现为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不合理。

融资规模过小时,并购企业的资金不足,影响并购价款的交付以及并购后的整合和经营,很可能导致并购交易半途而废。

融资规模过大时,并购企业的融资超过其承受能力,特别是通过负债融资,造成其负债过高,容易造成企业严重的资不抵债,增加破产的危险,并影响公司的信用评级。

此外,高负债水平还会使公司首先专注于解决债务问题,造成其他方面的投资减少,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并购交易一般要求果断出击,企业的融资要求是非常急迫的,企业在融资时迫于形势会愿意付出高成本,而融资成本过高很可能造成并购得不偿失。

版权声明: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内容是网站小编采编而成。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 投诉通道